动漫演艺牵手 新业态如何“弯道超车”



  “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政策加持,1500亿元产值、24%的文娱业总产值占比的“打榜”成绩,文化科技双轮驱动、“动漫+”成各大国家级展会签约“热项”,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断细化……近一段时间,动漫产业频出捷报,IP化催动多领域融合的趋势引发行业热议,其中,集创新性、互动性、融合性为一体的“动漫演艺”业态尤受关注。

  

  属性之困:“你的名字”成谜题

  

  “从2002年创办漫展品牌、承接国内外动画公司制作外包业务,到2010年参与COSPLAY等动漫表演赛事,再到2014年与首批国家认证动漫企业实现投资合作,公司正式转型为动漫舞台剧的研发与运营企业,在开掘衍生产品的过程中‘冲浪’成功”,陕西天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监制王哲向记者讲述的企业转型历程,几乎成为动漫演艺业态成长的缩影。而在陕西嘉荷网络空间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勇看来,由代工转向原创动漫,经营能否成功还需“市场淬炼”。

  

  陕西嘉荷自2004年起就发力从事虚拟互动演示系统制作服务,2009年即位列首批通过认定的全国百家动漫企业。目前,其主办的陕西赛区Chinajoy Cosplay大赛、西部动漫节Cosplay大赛已成为有业界影响力和消费号召力的动漫演艺品牌。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甚至受邀参加全球顶级赛事——世界Cosplay峰会大赛(WCS)。即便如此,高效输出IP价值仍是困难重重,“多年努力才换来一次代表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机会,却因为缺少官方认证、护照办不下来而打了水漂,那段时间,大家士气受影响,演出场次见少了”,提起这一经历,赵志勇深叹,属性问题关乎业态长远发展,已经到了亟待明确的时候。

  

  “动漫作品转化为舞台演出,Cosplay,电竞影像还是多媒体舞台影像结合体?”动漫演艺到底作何解,同样是中国戏剧文学会编剧羊驰关心的问题。结合正参与创作的动漫戏剧,他认为,动漫本身具有动画和漫画双重含义。而演艺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舞台艺术,形态更多元。从艺术生产到销售运营,动漫演艺能形成怎样的链条体系,还需市场给予答案。

  

  从“动漫演出”到“动漫演艺”

  

  动漫与演艺的结合不仅在市场层面有所体现,早在2008年8月,原文化部印发的《文化部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涉及相关形态。《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动漫舞台剧。提出鼓励儿童剧、青春剧等艺术形式向动漫化、多媒体化方向延伸。充分发挥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创作主力军的作用,以场次补贴的形式扶持原创动漫舞台剧的演出。

  

  乘着这股东风,浙江台州市椒江区话剧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精准定位为动漫演艺(儿童剧)剧团,《飘扬的红领巾》、《蓝色精灵之蓝水晶》等原创动漫儿童剧不断涌现,每出必被采购。剧团抓住市场机遇,紧扣主题,从剧本创作、灯光舞美制作及服道化等每个环节为采购单位量身打造,逐渐走出了一条“私人定制”的营销模式,并依托互联网推广渠道,将大、中、小型舞台剧5000多场演出,带到北京、上海、广州、南昌、宁波、郑州等40多个城市,观众人数破百万。“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企业购买的项目,我们都严格实施内容预审机制,实践证明,内容导向正确与口碑成正比”,剧团副团长王大伟说。

  

  除院团探索,近年来,文化企业在动漫演艺领域的版图也越画越大。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收到的咨询邀约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动漫原画作者和文化单位,行业覆盖动漫角色扮演、舞台剧演出、知识产权交易、互联网平台、剧场等。原创IP找渠道,演出平台找内容,一来一往间,动漫演出早已超出早期的舞台剧范畴,向演艺市场的各个层面突进”。

  

  直面不平衡不充分 困局难挡情怀

  

  动漫演艺涉及动画、漫画、演出艺术多个领域,跨界是先天属性,行业内聚集了动漫创作者、儿童剧目演出和动漫演艺培训的私企老板,亦不乏金融、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更受到众多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的关注。

  

  动漫形象与真人互动舞台剧

  

  为共同构建绿色的市场环境、探索相对持久的盈利模式,也为把动漫和演艺的热度传递给更多人,他们将自己在原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嫁接过来,试图打造新型IP。

  

  随着内容付费模式和国漫产业链日渐完善,二次元群体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IP价值将从洼地走向高地,已成为行业共识。与此相应,市场对IP运作和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原创故事或形象只有与需求有效对接,才能避免“胎死腹中”。

  

  成功运营巴啦啦小魔仙、铠甲勇士等热门IP的广东奥飞娱乐事业部副总经理姜聪表示,现阶段,动漫和演艺行业沉淀的“经典”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市场形势和更加多元的消费主体,打破形态单一、资源分散、不成规模的局面已成必然趋势。

  

  从机关公务员到文娱企业高管,四川成都双流体育产业营运管理有限公司事业部副经理李赟,一直关注跨界文化产业的经营问题,他认为,动漫演艺势头正劲,精准定位核心用户群,细分市场,适应新一代文化消费主体的需求,是新业态长远发展的关键。

  

  业界的观点也得到了数据和专家的印证。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动画片产量由2016年的119895分钟降至83599分钟,降幅为30.2%。从2012年起,国产动画片产量已经连续6年下滑。市场与政策双向驱动下,依赖政府补贴、偏于“低幼”类型的动画缩水,极具潜力的“全龄向”和“青少年向”“成人向”产品匮乏,造成这种市场局部中空现象。我国长期以低龄群体为核心受众、以动画为产品主体的动漫产业进入提质增量阶段。

  

  与此相似,演艺行业也正经历着供给侧“瓶颈期”,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坦言,目前演出行业主要以剧场和表演团体为主,受众群体有所固化,能吸引到新一代年轻群体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面对科技短板和互联网冲击,传统演出行业发展亟需创新模式和理念。

  

  打通全产业链 弯道超车“得有新招”

  

  一方面是青少年群体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产品供给乏力,以动漫和演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囿于原创IP缺位,折射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分析,国产优质动漫产品稀缺的情况下,青少年群体要么将消费力投入日韩同类型产业,要么转而消费成年人文化产品。而热衷于动漫消费的成年群体,更难在国漫IP中实现“认同与共情”。这其中的文化贸易逆差和内容失控风险一旦到了难以调节的程度,政府就会陷入持续的被动管理。他还认为,“动漫演艺最终应实现两个产业市场化、专业化的资源贯通。管理力量有效介入的前提,是解决业态融合过程中的错位。”

  

  面对现状,去年7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动漫演艺委员会成立,专委会主任牵头组织和制定动漫演艺团体标准、动漫演艺领域行业自律规范,开展动漫演艺领域行业调查统计和动漫演艺企业、机构及个人资质认证服务等,系列举措层层发力,为动漫演艺在内容、品质方面的提升以及配合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为保障举措落地,文化和旅游部和财政部特审批通过“国漫演艺扶持计划”,并支持动漫演艺专家委员会主体单位中国动漫集团,举办了首期动漫演艺培训班,集结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国内知名动漫、演艺、游戏、音乐企业以及文化产业专家学者等,就动漫演艺内容引导,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行业人才培养,以及动漫演艺市场的规范发展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激发创新火花,探讨行业标准。

  

  “庞大的粉丝基数和灵活的发展形态是中国动漫演艺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的新形势下,动漫和演艺将有更大的舞台,以培植国漫演艺为本,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转化成熟文化IP齐抓并举,刺激供给,实现市场动态调节,最终构建满足各类文化消费需求的‘全产业链’和‘大产业格局’,或将成为新时代动漫演艺发展的方向”, 动漫演艺专家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标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