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企业宣传片的光学问题



高清和电影胶片(film)的反差已经拉近。如果在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里,大家都操控准确,在敏感度曲线的中间部分,电影胶片(film)和录像的表现几乎是一样的。但电影底片的好处,就是如果有偏差的时候,尤其是曝光过度的时候,电影胶片(film)比录像的补救幅度和弹性要大。在中间直线部分的时候,高清录像能够提供的色彩还原,反差层次非常好,至于在暗部,它提供的层次比大部分的胶片(film),甚至高速底片还要好、还要明亮和通透,但是在处理高光、高亮度的部分,尤其是曝光过度的时候,整个曲线往上挪时,录像带不管是标清还是高清,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还原的能力颇低。

就我个人的经验,录像不管是标清还是高清,尤其是高清,暗部的还原率是非常强的,整个画面如果犯了错误,暗淡了,假如我们拍摄的时候拍了暗一档或者是两档的光圈,通过调色,其还原能力是非常强的。电影胶片(film)如果超过一档的曝光不足,还原之后就会导致颗粒变粗和灰度提高等恶劣视觉效果。同样地,高清的画面曝光过度的话,也会有非常大的问题,亮部就会损耗,而且这个损耗是不能还原的,不像电影胶片(film)一样,电影胶片(film)是一种模拟的、非线性的东西,感光度与银粒的堆积不是按直线增进,在亮部处会慢慢变成曲线的变化。在高清中,按所谓”正常”设定,亮度和画面的光位的层次,基本上就是一个反向的直线变化,即细节量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减少,没有压缩能力。所以我强调曝光准确的重要性。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用监视器去作为我的曝光参考,暗部和亮部自己去控制。虽然监视器的还原能力还不到百分之一百,但是已经是非常好的出发点,如果我们能够按照高清的特性,透过调整摄像机内的电子线路把反差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清录像机纪录下来的图像,是绝对不会比电影胶片(film)差。

有关对高清的误解及其他注意事项
我在国内听到一个说法,说高清亮度要比较强、曝光比较高,才有比较好的图像。但如前所说,曝光过度是对高清的一个致命打击,应小心处理。我也听过在国内有一个试验,就是把50i隔行拍摄的图像播放,然后用逐行格式录像,这样就可以把一个隔行节目变成逐行节目,效果是一样的,我对这个做法有一点保留。隔行拍摄,从性质来说两场的时间有差距,不可能有逐行拍摄一次过扫瞄的效果,如果影像是有动态的东西,两场合成一帧的话,影像里面应该有一点模糊、有一点损耗。如果图像打算转为胶片(film)作为电影来放映,或是大屏幕放映,我还是主张使用逐行扫描的方法来拍摄。

美国ATSC核准的高清制式有多种,但我比较喜欢1920乘1080制式,因为我的出品主要是在大屏幕投射用的,我觉得在拍摄时就损耗了清晰度有点可惜。当然,设计1280乘720的制式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数据量比较少的话,可以快一点达到60P的拍摄速度,诚然,60P是拍摄体育节目一个非常好的制式。

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清16:9宽银幕画面和标清的4:3画面会作同时广播,也会带出很多新的创作和后期制作问题。在后期制作方面,我们今天面对宽银幕的电影或其它电视节目,如果是两个人在同一画面里对话,当高清构图很好时,标清上只看到每个人脸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是不是所有节目都要拍两个版本呢?现场直播是不是需要两个摄影师、两个导演,两套摄像机?另外,还有字幕问题,16:9的美工概念跟4:3的概念很不一样,如果想省事少做一套的话,是不是干脆集中在4:3的画面内呢?那么在高清画面上的字幕就不会很好看;相反,迁就高清后,把左右都切掉一点做标清播出,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现场播映是不是要做两套字幕?动作片的镜头要有力量感,所以我们把镜头推得很近、很大,如果高清推到够大,在标清里可能会切掉一部分,在标清里推得很大、很有力,可能在高清里就会有很多虚的地方。还有,剪辑喜剧时演员的出入镜框的时间,演员做反应的时间,以至于拍摄体育运动节目时摄像机摆放位置等等,都会因为高清和标清同时广播,出现这种16:9与4:3的问题。这些都是将来在4:3广播没有完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们同业还要面对的问题。中国的情况还比较好,因为国内的电视观众比较接受宽银幕节目以上下加黑条的方法在4:3的电视机上展示,不像北美洲观众对“信箱”这种画面那么反感。





标签为: